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新安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特征与归因分析    

Variation of streamflow and its drivers in Xin’an River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黄蓉[1,2] 张建梅[1,2] 林依雪[1,2] 卜添荟[1,2] 王鑫[1,2] 薛紫月[1,2] 李艳忠[1,2] 马燮铫[2] 于志国[2] 白鹏[3]

HUANG Rong;ZHANG Jian-mei;LIN Yi-xue;BU Tian-hui;WANG Xinu;XUE Zi-yueu;LI Yan-zhong;MA Xie-yao;YU Zhi-guo;BAI Peng(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Atmospheric Science a nd Environmental Meteorology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School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210044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南京210044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处:《自然资源学报》

基  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球科学野外科学考察项目(YWKC2018A0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才启动项目(2017r069);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019);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7A004)

年  份:2019

卷  号:34

期  号:8

起止页码:1771-178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开展变化环境下新安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归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湿润区水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利用实测径流、气象资料和遥感植被指数(NDVI)数据,基于布迪克假设框架的弹性系数法,分析了新安江上游降水、潜在蒸散发(ET0)和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测径流序列转折点发生在1999年左右。2000-2015年径流深较1983-1999年下降了281 mm,相对变化率为20.8%,且21世纪初期径流下降尤为显著。(2)2000-2015年下垫面参数n较1983-1999年增加了52.5%,植被变化对径流影响显著增强。径流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且对降水敏感性超过潜在蒸散发。(3)气候变化是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其次为植被变化。气候变化和植被变化分别导致径流深下降了145.37 mm和140.96 mm,贡献率分别为50.77%和49.23%。NDVI在2000年后增加显著(P<0.001),植被变化的水文效应超过了降水和潜在蒸散发,未来长期的植被生态水文效应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

关 键 词:径流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弹性系数  布迪克理论  新安江上游  

分 类 号:P333.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