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南京义务教育资源的社会-空间可达性差异及效应研究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effects of social-spatial accessibility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resources in Nanj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SONG Weixuan;TU Tangqi;YIN Shanggang;XU Yan;LIU Chunhui(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Key Laboratory of Watershed Geographic Sciences, CAS, Nanjing 210008, China;Institutes of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CAS, Beijing 100190, China;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Oceanographic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College of Humanities & Soci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2]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 [3]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4]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93 [5]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区域农业研究院,南京210095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184)
年 份:2019
卷 号:38
期 号:8
起止页码:2008-20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城市地理学者惯用空间可达性方法评价城市内部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与公平性,基于此,结合学区制度下义务教育资源供给方式的特殊性,提出教育资源社会-空间可达性理念,分别以地理可达性、机会可得性和经济可能性衡量教育服务的获取难度及其空间差异。以公办小学和初中学区为空间单元,通过比较2008年和2018年南京主城区教育资源社会-空间可达性发现:地理可达性内城优于外围的空间差异正在缩小,而机会可得性和经济可能性的社会空间差异明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难度显著增加。历史惯性、城市扩张、单位制度和学区制度等均是导致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和群体间配置差异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学区制和市场化配置原则下,经济资本逐渐成为社会群体争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代际再生产的核心要素,终而形成教育资源、社会阶层和居住空间的互动循环与锁定机制。南京案例在中国大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由教育驱动的城市社会空间重构值得持续关注和积极规导,而不断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异则是推进城市内部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公平的根本途径。
关 键 词:义务教育 学区 教育公平 社会-空间可达性 学区中产阶层化 南京
分 类 号:G522.3[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