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华南地区地壳厚度变化及对成矿类型的制约:来自卫星重力数据的约束
Crust thickness and its apocalyptic of mineralization in South China:Constraint from Satellite Gravity dat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UO Fan;YAN Jiayong;FU Guangming;WANG Hao;TAO Xin;LUO Lei(School of Geophysics and Measurement-control Technolog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Jiangxi,China;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China Deep Exploration Center,China Geological Survey &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机构地区:[1]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2]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3]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北京100037
基 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082,DD2019001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574133,416303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201);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YYWF201526)联合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46
期 号:4
起止页码:759-77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华南地区是中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大粮仓",分布有多个多金属成矿带。多金属成矿带的形成常伴随着地下特殊的深部背景和过程,通过莫霍面深度的计算,对华南地区的地壳厚薄变化所反映的壳幔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可为探索华南地区地下巨量金属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基于球坐标的重力解算方法对高阶卫星重力场模型EIGEN-6C4的数据进行校正,得到华南地区的卫星布格重力异常。然后采用改进的Parker-Oldenburg方法进行变密度界面反演,获得华南地区莫霍面起伏特征。最后结合区内不同成矿带的范围和前人发表的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探讨华南地区不同成矿带的成矿物质来源与莫霍面起伏的关系。认为长江中下游和钦杭东段处于莫霍面隆起区域的成矿带,幔源物质对其成矿作用起主导地位,形成以铜、铁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南岭、武夷、钦杭西段及鄂西-湘西位于莫霍面隆-陷交替区域的成矿带,成矿与壳、幔源物质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最终形成钨、锡、金、银、铅锌等多金属矿床。
关 键 词:卫星重力数据 球面重力校正 变密度界面反演 莫霍面深度 华南地区
分 类 号:P63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