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选穴规律分析    

An Analysis of Regularities of Clinical Point Selection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Xerophthalmi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白振军[1] 邹德辉[2]

BAI Zhen-jun;ZOU De-hui(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Service,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Shanxi, 037009;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210)

机构地区:[1]山西大同大学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2]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210

出  处:《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  份:2019

卷  号:35

期  号:4

起止页码:42-4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目的对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其选穴规律,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以“干眼症”“针刺”“针灸”“电针”“穴位”为关键词,对2004年10月-2018年10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整理国内有关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将纳入文献中的腧穴分类整理,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使用频次及分布部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0篇,共计73个穴位。从选穴角度分析,最常用于治疗干眼症的穴位依次为攒竹(65)、睛明(58)、太阳(56)、三阴交(44)、丝竹空(43)、合谷(43)、风池(37)、四白(36)、太冲(29)、足三里(26);从归经角度分析,使用腧穴频数较高的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147)、足阳明胃经(95)、足少阳胆经(83)、手阳明大肠经(62)、足太阴脾经(60)、手少阳三焦经(55)、足少阴肾经(33)、足厥阴肝经(32);从分部取穴角度分析,腧穴分布最多的部位为头颈部。结论结论针灸治疗干眼症取穴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取穴部位多集中在眼部,部分结合远端取穴,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 键 词:针灸 干眼症 选穴

分 类 号:R2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