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创新应用人才培养实践    

Practical Research of Training Innovative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Ec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杜青平[1] 陈浪城[2] 石瑛[3] 尹光彩[1] 李冬梅[1]

DU Qingping;CHEN Langcheng;SHI Ying;YIN Guangcai;LI Dongmei(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Department of Biology,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31, China)

机构地区:[1]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006 [2]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广州510006 [3]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太原030031

出  处:《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基  金:2015年和2016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2015-JGXM018,2016-JGXM196,JGXM197);山西省教育与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2014092);广东工业大学“大德育”工程项目(20180304)

年  份:2019

卷  号:38

期  号:8

起止页码:197-20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EBSCO、INSPEC、JST、RCCSE、UPD、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环境生态视野、管理知识和技能会深入到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因此,急需具备更高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为我国企业转型提供环境生态的保护。如何结合新形势和地方特色提高学生“新工科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紧迫任务。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实践,培养具有生态学学科视野、积极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生态规划和管理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通过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定、PBL+双语多模式课程教育实施、强化新工科教育的实践课程设计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课程规划-多模式课程教育-企业协作新工科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已经获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达到了新工科人才综合素养的各项标准要求,并对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关 键 词:新工科  培养模式  环境生态工程 创新实践  

分 类 号:X171] G6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