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水稻育性调控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Current advance on molecular genetic regulation of rice fertil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谢勇尧[1] 汤金涛[1] 杨博文[1] 胡骏[2] 刘耀光[1] 陈乐天[1]

Yongyao Xie;Jintao Tang;Bowen Yang;Jun Hu;Yao-Guang Liu;Letian Chen(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ubtropical Agro-Bioresource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brid Ric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机构地区:[1]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2 [2]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出  处:《遗传》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701499);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重点项目(编号:2017070200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8M630955);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SKLCUSA-b201717)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41

期  号:8

起止页码:703-7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9_2020、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细胞质雄性不育和光/温敏不育分别是三系和两系杂交稻生产利用的遗传基础,而(亚)种间杂种不育则是杂交稻生产中要克服的主要技术瓶颈。因此,水稻育性调控是杂交水稻生产技术的关键,也是研究植物核质互作和物种生殖隔离等基础科学问题的重要模型。我国植物遗传学家在阐明杂交水稻育性调控的分子遗传基础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杂交水稻生产涉及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恢复、光/温敏不育与育性转换、杂种不育与亲和性的遗传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探讨了我国杂交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杂交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种不育 光/温敏不育  育性恢复

分 类 号:S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