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碳化-固化技术的武汉东湖淤泥耐久性演变微观机制  ( EI收录)  

Micro-mechanism of durability evolution of sludge dredged from East Lake,Wuhan based on carbonation-solidification techniqu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东星[1] 肖杰[1] 李丽华[2] 肖衡林[2]

WANG Dong-xing;XIAO Jie;LI Li-hua;XIAO Heng-lin(Hubei Key Laboratory of Safety for Geotechnica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2,China;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Hubei 430068,China)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2]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出  处:《岩土力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879202,No.51609180)~~

年  份:2019

卷  号:40

期  号:8

起止页码:3045-305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EI、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引入活性MgO-粉煤灰固化材料,采用碳化-固化联合技术处理武汉东湖疏浚淤泥,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压汞试验,研究持续浸水、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等复杂环境下碳化-固化淤泥力学性质和微观结构演变。结果表明:活性MgO-粉煤灰固化淤泥经碳化处理后具备更优异的水稳性,浸水破坏后碳化淤泥试样整体抗压强度高于固化试样,提升幅度约为29%;碳化试样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呈缓慢增加趋势,而固化试样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碳化前后试样抗压强度变化一致,即快速达到峰值后缓慢减小至保持不变。微观分析表明:起骨架支撑作用的棱柱形碳酸镁石、起填充与黏结作用的花骨状和片状的水碳镁石和球碳镁石为主要碳化产物,骨架-填充-黏结协同作用使碳化试样强度高,水稳定性好,抗干湿冻融能力强;持续浸水促使球碳镁石和水碳镁石向碳酸镁石转化,大孔隙增多;干湿循环促使碳酸镁石向球碳镁石和水碳镁石转化;冻融作用下试样碳化产物之间无明显转化。

关 键 词:疏浚淤泥 活性MgO-粉煤灰  碳化-固化  耐久性 微观机制  

分 类 号:TU44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