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潮土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
Effects of Tillage System and Straw Returning on Distribution of Nutrient in Fluvo-aquic Soil Profil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WU Zhen-wei;RUAN Ren-jie;HUANG Jie-ying(Anhui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Hefei,Anhui 230071;Anhui Province Key Lab of Farml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6)
机构地区:[1]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安徽合肥230071 [2]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3]界首市农技推广中心,安徽界首230065
基 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08085MD89);安徽省省级环保科研项目(2016-13)
年 份:2019
卷 号:47
期 号:15
起止页码:48-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JST、RCCSE、普通刊
摘 要:为明确淮北平原潮土区麦玉米轮作制度下机播玉米生产适宜的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于2016—2017年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免耕(NT)、免耕秸秆还田(NT+S)、翻耕(T)和翻耕秸秆还田(T+S)4个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及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翻耕秸秆还田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6.25%、-3.68%),提高了表层水稳定性大团聚体WR0.25含量(+14.65%、+10.96%),且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较翻耕秸秆还田处理更好地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质(+8.98%)、全氮(+4.63%)含量,翻耕秸秆还田处理更有利于表层土壤碱解氮、土壤有效磷和土壤速效钾的增加;但在剖面深层,免耕、翻耕秸秆还田处理效应出现差异:在20~60cm土层,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促进pH增加,而翻耕秸秆还田处理降低土壤pH,翻耕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而免耕秸秆还田处理则更有利于速效养分的增加;免耕和翻耕模式下秸秆还田处理均提高了玉米产量(+15.58%和+2.71%)。可见,在淮北平原潮土区,免耕模式下的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剖面土壤肥力质量和玉米产量。
关 键 词: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养分 剖面分布 潮土
分 类 号:S1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