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暹罗鳄食道结节病病原彭氏变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 Proteus penneri from Crocodylus siamensis suffering nodulous esophagit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曾晨爔[1] 林茂[1,2] 李忠琴[1] 马英[1] 王淑红[1]

ZENG Chen-Xi;LIN Mao;LI Zhong-Qin;MA Ying;WANG Shu-Hong(Fisheries College,Jimei University,Engineering-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Fishery Medicine,Xiamen,Fiyian361021,China;Key Laboratory of Healthy Mariculture for the East China Sea,Ministry of Agriculture,Xiamen,Fujian 361021,China)

机构地区:[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市渔用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21 [2]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

出  处:《微生物学通报》

基  金:海洋经济发展区域示范项目(16PZY002SF18);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03085)~~

年  份:2019

卷  号:46

期  号:7

起止页码:1629-163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背景】2016年5月,厦门南顺鳄鱼园中的养殖暹罗鳄(Crocodylussiamensis)幼鳄暴发了一种之前未见报道的食道结节病,表现为鳄鱼不进食并伴有部分死亡。【目的】对患食道结节病的鳄鱼病料进行病原学鉴定,旨在探明病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鳄鱼病灶处分离菌进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回接感染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从病鳄食道、肝脏和血液病灶处各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综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判定3株分离菌均为彭氏变形杆菌(Proteus penneri)。由食道结节处分离的菌株2202经人工回接感染,证实彭氏变形杆菌为引起此次暹罗鳄发病死亡的致病原。3株分离菌对12种药物的耐药率均为33%,对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卡那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与萘啶酸共7种实验药物敏感,对利福平、青霉素G、红霉素和氯霉素耐药,而对链霉素则表现中介。【结论】彭氏变形杆菌与患病暹罗鳄的死亡有直接关系,该菌多为侵袭人类的条件致病菌,作为养殖鳄鱼的病原菌尚属首例。

关 键 词:暹罗鳄  食道结节病  彭氏变形杆菌  病原鉴定

分 类 号:S858.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