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阐释学理论视阈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葛浩文译本《生死疲劳》为例    

A Study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rmenutics——Taking Fatigue of Life and Death by Howard Goldblatt as an Examp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韩德英[1]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  处:《吕梁学院学报》

基  金: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GH-17095)

年  份:2019

卷  号:9

期  号:3

起止页码:14-1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NSSD、普通刊

摘  要:译者作为翻译主体,长期以来遭到遮蔽。随着20世纪末“文化转向”的出现,译者的地位已经有了明显提升,同时也使得译者的主体性开始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乔治·斯坦纳提出的阐释翻译观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阐释翻译观对译者的主体性体现在信赖、侵入、吸收、补偿四个阶段。葛浩文先生的英译本《生死疲劳》体现了译者从信赖作品阶段到融入自身的价值观、文化观去解读作品,从同化及异化的过程到译者游刃于忠实与保持译文语义的平衡之间,无时无刻都体现了译者主体性的有效发挥。对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进行探究,进一步探索译者主体性在翻译实践中的意义。

关 键 词:阐释学 译者主体性 《生死疲劳》 翻译实践

分 类 号:H315.9[外国语言文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