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长江河口潮波传播机制及阈值效应分析
THE GOVERNING MECHANISM OF TIDAL WAVE PROPAGATION AND THRESHOLD EFFECT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NG Xian-Yi;HUANG Jing-Zheng;YANG Hao;OU Su-Ying;LIU Feng;CAI Hua-Yang;YANG Qing-Shu(Institute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School of Marine Sciences,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State and 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Hydraulic Technology,Guangzhou 510275,China;Guangdong Provinci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Coasts,Islands and Reefs,Guangzhou 510275,China)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河口海岸研究所,广州510275 [2]河口水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州510275 [3]广东省海岸与岛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601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09287号;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SKLEC-KF201809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A030310321号;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重点培育项目,171gzd12号
年 份:2019
卷 号:50
期 号:4
起止页码:788-79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河口潮波传播过程受沿程地形(如河宽辐聚、水深变化)及上游径流等诸多因素影响,时空变化复杂。径潮动力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有利于揭示河口潮波传播的动力学机制,对河口区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基于2007-2009年长江河口沿程天生港、江阴、镇江、南京、马鞍山、芜湖的逐日高、低潮位数据及大通站日均流量数据,统计分析不同河段潮波衰减率与余水位坡度随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潮波衰减率绝对值与余水位坡度随流量增大并不是单调递增,而是存在一个阈值流量和区域,对应潮波衰减效应的极大值。为揭示这一阈值现象,采用一维水动力解析模型对研究河段的潮波传播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潮波传播的阈值现象主要是由于洪季上游回水作用随流量加强,余水位及水深增大,导致河口辐聚程度减小,而余水位坡度为适应河口形状变化亦有所减小,从而形成相对应的阈值流量和区域。
关 键 词:长江河口 径潮相互作用 余水位坡度 潮波衰减率 阈值效应
分 类 号:P731.23[海洋科学类;海洋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