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GIS的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marine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using G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HE Yanlong;YUAN Yiming;WANG Teng;ZHANG Haofei;CHEN Yaohui(East China Se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hanghai 201206,China;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Monitoring and Applied Technology for Marine Harmful Algal Blooms,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People′s Republic ofChina,Shanghai 201206,China;College of Marin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机构地区:[1]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1206 [2]国家海洋局海洋赤潮灾害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206 [3]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上海201306
基 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505008)
年 份:2019
卷 号:39
期 号:11
起止页码:3918-392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GEOBASE、JST、RCCSE、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气候变化、富营养化、生境破碎等是全球普遍面临的生态问题,科学评估生态系统外部压力及其弹性力,对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用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EVI)值,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为5级:微度脆弱(<0.5)、轻度脆弱(0.5-0.8)、中度脆弱(0.8-1.0)、重度脆弱(1.0-1.2)、极度脆弱(1.2-1.5)。结果表明:空间尺度上,长江口口门内生态环境脆弱度最高,生态环境脆弱度从口门内向口门外呈显著的降低趋势,近五年,口门内极度脆弱区空间分布南移;评估区域内,约2000 km^2的极度脆弱区发生了转变,极度脆弱区、重度脆弱区面积占比分别下降了7%和5%,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明显好转。总体上,近年来大量陆源污染物输入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变化,是导致长江口生态环境脆弱度较高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生态系统 综合评价 脆弱性 地理信息系统 长江口
分 类 号:X82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