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地区温度变化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影响的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change on ischemic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different regio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谭玉龙[1] 尹岭[2] 王式功[1] 陈雷[3] 谭元文[4] 康延臻[5]

TAN Yu-long;YIN Ling;WANG Shi-gong;CHEN Lei;TAN Yuan-wen;KANG Yan-zhen(College of Atmospheric Sciences,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engdu 610225,China;The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Beijing 100853,China;Fu′n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Fu′nan 236300,China;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Bureau,Jinping 556700,China;College of Atmospheric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ty,Center for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Lanzhou 730000,China)

机构地区:[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225 [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 [3]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安徽阜南236300 [4]贵州省锦屏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贵州锦屏556700 [5]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环境与人体健康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出  处:《气象与环境学报》

基  金: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综合筛查与防控与卫生经济学研究”(2017YFC1307705);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医学气象学服务与全民大健康的应用研究”(2019ZDIANX0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黑碳的农业与生活源排放对东亚气候、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气候—健康效益评估”(2016YFA0602004)共同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35

期  号:3

起止页码:94-9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本文综合探究了日平均气温、24h变温和气温日较差变化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的影响,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与广义相加模型(GAM),分别探析了2015—2016年安徽省阜南县和贵州省锦屏县日平均气温、24h变温和气温日较差与缺血性心脑血管住院病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表明:气温日较差大于15℃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相对风险剧烈升高,并呈现明显的即时效应,且其相对风险随滞后日增加和气温日较差增加达到叠加效应的峰值。当24h内气温下降7℃以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相对风险开始明显上升,下降10℃以上呈现显著的即时效应。统计分析发现,两县在春季达到上述阈值概率最高,因此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住院人数也在春季达到峰值,特别是雨水至清明节气时段为两县住院人数共同最高峰时段;值得注意的是,地处西部的锦屏县夏季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也较多。此外,降温过程与节气转换也是导致两县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住院人数阶段性增多的主要天气与气候因素。

关 键 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24h变温  气温日较差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广义相加模型

分 类 号:P49[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