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SHI Wangpeng;TAN Shuqian(College of Life Science,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 for Cross-border PestManagement in Central Asia,Urumqi 830054,China;College of Entomolog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
机构地区:[1]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亚区域跨境有害生物联合控制国际研究中心,乌鲁木齐830054 [2]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北京100193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092);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017YFD0201200);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5DFR30290)
年 份:2019
卷 号:35
期 号:3
起止页码:307-32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主要手段的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生物防治的比例逐年提高,其支配地位越来越明显。蝗虫是世界性的重大害虫,给发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在蝗虫生物防治中,人们早期主要开展寄生性天敌和植物源药剂等在防治蝗虫中的应用,当前防治蝗虫的病原微物的研发和应用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真菌、蝗虫微孢子、杀蝗金线虫、蝗虫痘病毒、苏云金杆菌、类产碱假单胞菌、蜡状芽胞杆菌等可有效控制蝗虫的生物防治因子,这些杀蝗生物制剂在蝗虫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速效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制剂快速致死作用较低,对种群的密度调节较慢,特别是可以完全替代化学农药的应急治蝗生物制剂品种相对较少、剂型相对较为单一、成本较高加之防治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但生物防治制剂的环境友好、生态安全和对靶标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越来越被重视,决定了生物防治制剂必然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新趋势,推动了蝗虫生物防治朝低耗、多元化品种和绿色剂型方向发展,如可以垂直传播的蝗虫微孢子生物制剂、蝗虫信息化合物制剂、防蝗真菌制剂与经典的蝗虫天敌生物制剂和生态调控技术等协同应用,速效与长效结合,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控制。
关 键 词:蝗虫 综合治理 生物防治 生物制剂
分 类 号:S482.38] S433.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