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河务初创:清顺治时期黄河“岁修”的建立与执行    

The Creation of Annual Renovation of Flood-Prevention Work of the Yellow River in Shunzhi Reig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潘威[1,2]

PAN Wei

机构地区:[1]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历史系 [2]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出  处:《史林》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重大项目“西北地区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17JJD770012)研究成果

年  份:2019

期  号:3

起止页码:77-8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顺治朝作为清代河务运作的起点,其执行方式和效果对结束明末清初的“河患”乱局、稳定漕运、开创清朝河务管理方式等都非常重要,但学界对本阶段的黄河管理方式却长期忽视。明清两朝对黄河管理都非常重视,万历六年一七年潘季驯兴“黄淮大工”之后,曾多次讨论维持其成果的方式,其中,潘季驯的想法集中在保障稳定的白银供给和劳动力供给,接近清代“岁修”的基本特征。但万历之后,明廷无心也无力经营河务,这些设想虽然基本得到皇帝的肯定批复,但可能多数没有落实。顺治时期的“岁修”开始于顺治五年,这主要是因为汴口工程竣工后,黄河基本恢复了万历七年潘季驯治河后的流路,黄河主流确定的工作已经完成,方才在次年启动了“岁修”。这一阶段的“岁修”工程多数是对大工成果的维护,在项目和金额上都不固定。顺治十五年之后,对用料规格和价格进行了详细规定,"岁修”具有了定额化真正落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朱之锡最早执行了“按熟地多寡,地之远近”分派堤料和调派民夫的做法,这一做法成为康熙朝及之后额征河银制度标准制定原则的来源,并沿用至咸丰时期河务转向地方化。

关 键 词:清代 顺治 黄河 岁修

分 类 号:K249.2[历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