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繁殖期雷山髭蟾性二态分析及求偶鸣声初探    

Analyzing the sexual dimorphism and a preliminary study of courtship call of breeding Vibrissphora leishanen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仕泽[1] 宋志红[3] 梁芬[3] 徐宁[2] 魏刚[2] 陈继军[3]

LI Shi-ze;SONG Zhi-hong;LIANG Feng;XU Ning;WEI Gang;CHEN Ji-jun(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aotai University,Guizhou Renhuai 564500,China;Guizhou Provincial Key and Special Laboratory for Biodiversity and Ecology Appliance,Guizhou Guiyang University,Guiyang 550005,China;Guizhou 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Guizhou Leishan 557199,China)

机构地区:[1]茅台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贵州仁怀564500 [2]贵阳学院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与应用生态学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5 [3]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雷山557199

出  处:《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项目编号:PR 1030001252);贵州省科技厅青年人才成长项目(项目编号:黔教合KY字[2018]455);环保部生物多样性计划(项目编号:#2110404);环保部贵州雷公山保护区2013年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贵州省黔东南州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黔东南科合J字[2015]063号)

年  份:2019

卷  号:14

期  号:2

起止页码:104-11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对32只繁殖期的雷山髭蟾(Vibrissphora leishanensis)的16项性状进行了测量,并对录到的3只雄性雷山髭蟾鸣叫声进行了分析。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法对雷山髭蟾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进行检验,依据各性状的校正值对各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其鸣叫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山髭蟾雌雄个体间除鼻间距、眼间距及眼径等3个性状差异不显著外,其余13个性状差异显著。聚类结果显示雷山髭蟾雌雄组间的性状聚类结果一致,16个性状聚为2大支4亚支;声谱分析显示,雷山髭蟾发出3种鸣叫声:2种单音节鸣叫a和c以及和1种多音节断奏鸣叫b。音节a持续时间为0.127±0.068(n=12),音节b持续时间为0.294±0.267s(n=12),音节c持续时间为0.085±0.205s(n=11);音节a最低频率为340±150.99Hz(n=12),最高频率为2760±480(n=12),音节b最小频率为460±242.49Hz(n=12),最高频率为2280±432.67Hz(n=12),音节c最低频率为420±84.85Hz(n=11),最高频率为3220±650.54Hz(n=11),对雷山髭蟾各音节参数T检验显示,不同音节间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推测其性二态差异与鸣叫行为可能和其繁殖策略有关,即大个雄体在配偶选择和护卵方面占有优势。

关 键 词:雷山髭蟾  性二态  求偶鸣叫  

分 类 号:Q95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