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互动耦合机制及时空特征——以江苏省13城市为例    

Coupling Mechanism and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Between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13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传明[1] 张春梅[1] 任启龙[1] 宋佳[1,2] 沈茜[1,3]

LIU Chuanming;ZHANG Chunmei;REN Qilong;SONG Jia;SHEN Qian(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a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 an 223300,Jiangsu,China;School of Urban Desig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Hubei, China;College of A&U ,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6,Jiangsu, China)

机构地区:[1]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江苏淮安223300 [2]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中国湖北武汉430072 [3]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江苏南京211816

出  处:《经济地理》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127);江苏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ZHC004);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201510323021Y)

年  份:2019

卷  号:39

期  号:4

起止页码:26-3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江苏省13城市为案例,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揭示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总体特征和时空特征。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可以通过经济要素条件的传递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耦合协调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而在短期内则呈现"升—降—升—降"的小振幅波浪式变化,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速度决定拐点出现的周期长短。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表现为相对协调,但也呈现出苏南苏中苏北地带性差异,2011—2013年全省除扬州市之外的其他12市耦合协调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升,到2014年除扬州和镇江两市外,其他11城市耦合协调性都出现了拐点。最后,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对策。

关 键 词:基本公共服务 经济发展 耦合机制  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教育和医疗  民生

分 类 号:F12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