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5种常见根类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相关因素分析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江珍玉[1] 陈纯纯[1] 龚勇祥[1] 李连凤[1] 于志君[1] 邓海英[1]

机构地区:[1]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5

出  处:《中药材》

基  金: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64ZRA144)

年  份:2018

卷  号:41

期  号:7

起止页码:1593-15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根类饮片种植、加工、流通等全过程链微生物污染情况及与微生物污染相关的因素。方法: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对甘草、黄芪、天冬、麦冬、丹参5种中药饮片进行需氧菌总数(TAMC)、酵母菌和霉菌总数(TYMC)、耐热菌及控制菌检查,对检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分别有25.7%(9/35)的样品TAMC、TYMC超过USP38限度规定。42.9%(15/35)的样品检出耐热菌。45.7%(16/35)的样品耐胆盐革兰阴性菌载量超过中国药典饮片限度(10~4 MPN/g),1批甘草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批丹参、1批天冬及2批黄芪样品检出大肠埃希菌,1批天冬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黄芪、甘草TAMC、TYMC、耐胆盐革兰阴性菌载量高于丹参、麦冬及天冬;黄芪耐热菌检出率最低,天冬最高。样品TAMC与TYMC、耐胆盐革兰阴性菌载量相关;聚类结果显示,黄芪、甘草大多聚于A分支,为微生物高污染型,天冬、麦冬及丹参大多聚于B分支,属微生物低污染型。结论:不同类型饮片微生物污染存在差异,应根据药材种植环境、炮制方法、水分及成分等分类制定微生物类别和限度标准。

关 键 词:根类饮片  微生物污染 控制菌

分 类 号:R282[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