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应用红外相机数据研究动物活动节律——以广东车八岭保护区鸡形目鸟类为例
Application of camera-trapping data to study daily activity patterns of Galliformes in Guangdong Cheba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jun Chen;Zufei Shu;Zhishu Xiao(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Pest Insects and Rodents, Institute of Zoology,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Beijing 100101;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Guangdong Cheba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haoguan, Guangdong 512500)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韶关512500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7YFC0503802; 2016YFC0500105);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兽类多样性监测网运行经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7M620905);2017年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2016年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
年 份:2019
卷 号:27
期 号:3
起止页码:266-27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9_2020、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动物活动节律和时间生态位分化是动物行为在时间维度的分布,是对时间资源利用的重要体现。动物活动节律受到环境因素和种间作用的影响,因此,了解动物活动节律以及时间生态位有助于揭示群落中同域分布物种时间资源利用的差异及共存机制。近10多年来,红外相机技术在国内外野生动物监测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有时间记录的动物行为数据,极大地促进了动物活动节律和时间生态位分化的深入研究。本文对动物活动节律研究以及应用红外相机数据研究动物活动节律的方法进行梳理,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利用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分析了鸡形目鸟类的活动节律,以阐述单物种和多物种的活动节律以及种间作用对动物日活动节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八岭保护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和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等3个鸡形目物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物种间的日活动节律呈现中等程度的重叠。最后,针对动物活动节律分析方法应用的建议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希望为国内动物活动节律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日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 鸡形目 核密度估计 物种共存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分 类 号:Q95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