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ecological toxicity of microplastic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沙沙[1] 付建平[2] 郭楚玲[3] 党志[3]

LIU Sha-sha;FU Jian-ping;GUO Chu-ling;DANG Zhi(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526061, China;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 ronmental Sciences,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Guangzhou 510655,China;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机构地区:[1]肇庆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2]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州510655 [3]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州510006

出  处:《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基  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A020217002);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资金项目(2016B020242004)

年  份:2019

卷  号:38

期  号:5

起止页码:957-9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B、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I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文对不同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来源、迁移、分布特征及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微塑料的来源主要包括直接进入到环境中的初生微塑料和大块塑料破裂、分解形成的次生微塑料,其可在大气、水体(淡水和海洋)和陆地环境之间进行迁移。需建立统一的微塑料样品采集、分离和鉴定方法,并结合准确高效的溯源分析技术,进一步探索其环境行为与归趋。微塑料(含自身的添加剂)被生物摄取后会造成物理损伤、引发生物体的行为、生理学和分子学反应,并可能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产生联合毒性效应。通过同位素示踪与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联用,重点研究微塑料的生物累积和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应,尤其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以期为微塑料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微塑料  环境行为 生态毒性

分 类 号:X17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