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从文化与政治角度解读“五四”前后的李大钊    

An Interpretation of Li Dazhao before and after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Th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汪荣祖[1,2,3,4]

Wong Young-tsu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2]台湾中坜"中央大学"历史讲座 [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美国维吉尼亚州立大学

出  处:《文史哲》

年  份:2019

期  号:3

起止页码:14-2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李大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在迎接马克思主义之前,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对李大钊的影响不可小觑。李大钊于1916年发表的《青春》一文,可以说是对托尔斯泰"复活"微旨的诠释,其意无非要让垂死的中国复活,问如何以理性自觉创造新文明?破旧立新的方案何在?他终于在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中找到答案。李大钊因十月革命的成功而重视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庶民胜利"的秘方。他自迎接十月革命后,一直在中国领导以俄为师的革命运动,成为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促成国共合作的要角、华北工运的主导者。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其对学理的创发,而在于其革命行动,最终他虽然牺牲,却为下一阶段的革命活动开启了契机。

关 键 词:李大钊  托尔斯泰 马克思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

分 类 号:K203[历史学类] B26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