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老年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低骨量患者^(131)Ⅰ治疗前后骨代谢特点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超群[1] 刘玉[1] 乔燕燕[2] 陈春如[1]

机构地区:[1]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海口570311 [2]海南医学院肿瘤研究所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

基  金:海南省卫生计生行业科研项目(1601032064A20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科研培育基金项目(HYFYPY201406)

年  份:2019

卷  号:39

期  号:9

起止页码:2163-21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A-PROQEUST、IC、JST、RCCSE、核心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中老年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低骨量患者^(131)Ⅰ治疗前后的骨代谢特点。方法 104例中老年女性甲亢低骨量患者,按不同年龄及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的为A组(n=40例),围绝经期和绝经后10年内且<60岁的为B组(n=34例),≥60岁的绝经后患者为C组(n=30例)。测定3组于^(131)Ⅰ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的骨密度(BMD)及骨转换指标[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观察3组患者的骨转换特点及BMD的变化情况。结果 ^(131)Ⅰ治疗后6个月、12个月,A、B、C 3组PINP、β-CTX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12个月,A、C两组的PINP、β-CTX较治疗后6个月进一步降低(P<0.05);治疗后12个月B组β-CTX及PINP显著高于A、C两组(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A组腰椎L1~L4及治疗后12个月股骨颈BMD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甲亢低骨量患者^(131)Ⅰ治疗后骨转化指标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有一定的关系,仅使用^(131)Ⅰ治疗对于BMD的恢复作用有限,需对低骨量、骨质疏松积极地干预、治疗。

关 键 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低骨量 131I 骨代谢

分 类 号:R58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