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新技术革命下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增长、高质量就业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High-quality Growth & Employment in the Era of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蔡跃洲[1] 陈楠[2]

Cai Yuezhou;Chen Nan(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出  处:《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ICT;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质量研究"(10620191001006);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18AZD006)"等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36

期  号:5

起止页码:3-2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_E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研究目标:总结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技术-经济特征,厘清其对宏观经济增长、劳动就业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就人工智能热潮下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演进趋势进行展望,并给出应对思路和建议。研究方法:以前沿文献和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对人工智能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行梳理;通过数据整理和趋势分析,就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分配可能受到影响进行情景分析。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的渗透性、替代性、协同性和创造性四项技术-经济特征,能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各部门高质量增长,而其自身规模壮大也有助于增长质量的提升。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推进中,替代效应与抑制效应作用下就业总量将保持基本稳定,但结构性冲击不可避免。中间层岗位容易被替代,就业结构将呈两极化趋势;伴随结构调整,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将降低,被替代行业中教育和技能水平较低、年龄偏大人群所受损失最大,并扩大收入差距。劳动成本攀升将加速人工智能在中国的推广应用,有力支撑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但岗位结构与年龄构成错配和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相叠加,可能在中短期内造成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业,扩大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研究创新:归纳提炼出新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经济特征及其对增长、就业的作用机制,就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可能出现的情景进行推演预判。研究价值:及早警示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产业政策、行业规制、社会保障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人工智能 技术-经济特征  高质量增长  就业结构 分配格局  

分 类 号:F062.4] F062.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