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江苏省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Developing and optimizing ecological networks based on MSPA and MCR mode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玉莹[1,2] 沈春竹[3,2] 金晓斌[1,2,4] 鲍桂叶[3] 刘晶[1] 周寅康[1,2,4]

WANG Yuying;SHEN Chunzhu;JIN Xiaobin;BAO Guiye;LIU Jing;ZHOU Yinkang(School of Geographic and Oceanographic Scienc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Institute of Land Surveying and Planning of Jiangsu,Jiangsu 210017,China;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Zone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Jiangsu 210017,China;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enter of Nanjing University,Jiangsu 210023,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2]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7 [3]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江苏南京210017 [4]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23

出  处:《生态科学》

基  金: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划定技术示范(201511001-03)

年  份:2019

卷  号:38

期  号:2

起止页码:138-14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CD、CSCD_E2019_2020、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经济发达区生境斑块日益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构建生态网络是有效连接生境斑块和保护物种栖息地的重要手段。以江苏省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识别重要生态源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连接生态源地,并选取整体连通性指数(IIC)量化生态源地斑块和生态廊道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江苏省生态网络优化建议,为江苏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核心区斑块主要用地类型为大型水体、湿地和林地,主要包括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等大型湖泊、东部沿海地区的湿地以及江苏西南部的林地斑块;(2)由于江苏省耕地面积广阔,因此耕地在生态网络中有较大比例;(3)水域、林地、湿地也是生态廊道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减小水体对动物迁徙的阻碍作用,可以在水域周边人工造林,为动物迁徙提供暂栖地;(4)生态廊道构成中,建设用地占比15.44%,这是近年来江苏省快速城镇化和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的结果。

关 键 词:生态网络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连通性 江苏  

分 类 号:F301.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