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性    

Toxicity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to marine organism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毕研军[1] 赵瑞婷[1] 刘心田[2] 宋协法[1] 董登攀[1]

BI Yan jun;ZHAO Rui ting;Liu Xin tian;SONG Xie fa;DONG Deng pan(Department of Fisheries,College of Fisherie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003,China;Weihai Fisheries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Weihai 264200, 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系,山东青岛266003 [2]威海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山东威海264200

出  处:《河北渔业》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业务化技术研究"(2016YFC0503600)资助

年  份:2019

期  号:4

起止页码:7-1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为探究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性影响,采用半静水法探究了0号柴油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红螺(Rapana bezona Linnaeus)、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的急性毒性影响和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三种酶活性的慢性毒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号柴油对大泷六线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44.27、18.79、12.02和4.50 mg/L,对红螺的48 h、72 h、96 h的LC_(50)分别为595.6、232.2和102.3 mg/L,0号柴油对大泷六线鱼、红螺的安全阈值分别为0.45和10.23 mg/L。对三角褐指藻的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半抑制浓度(EC_(50))分别为13.43、10.47、5.32、4.05、3.48和3.00 mg/L。研究得出海洋生物对0号柴油耐受性的大小顺序为贝类>鱼类>浮游生物。通过石油烃对缢蛏的30 d慢性毒性试验研究发现,石油烃对缢蛏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整体上呈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随着时间延长抑制效应增加的规律,其中AKP对石油烃的反应最为敏感,抑制效应最强。

关 键 词:石油烃 海洋生物 半致死浓度 酶活

分 类 号:X17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