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云杉与阔叶树种新鲜凋落叶混合分解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xed Decomposition of Fresh Litter of Picea asperata and Broadleaved Speci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晓曦[1,2] 刘慧[1] 王博雅[3] 李佳佳[1] 雷航宇[1] 刘增文[3]

ZHANG Xiaoxi;LIU Hui;WANG Boya;LI Jiajia;LEI Hangyu(Shaanxi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Biological Resources,Yan’an 716000,China;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hina;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712100,China)

机构地区:[1]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延安7160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出  处:《生态环境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0370);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8JQ4047);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20170704);延安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YDBK2017-26);延安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D2017082)

年  份:2019

卷  号:28

期  号:2

起止页码:235-24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明确混合分解过程中凋落物的相互影响对于深入分析混合分解非加和效应的真实结果和产生机制,据此评价混合分解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指导混交造林和纯林混交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以云杉(Picea asperata)及拟与其混交的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灰楸(Catalpa fargesii)、太白杨(Populus purdomii)、杜仲(Eucommia ulmoides)和秦岭槭(Acer tsinglingens)等6种树种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当年凋落物,采用分解袋法在室温(20-25℃)恒湿条件下进行为期180 d的室内模拟针阔混合分解试验。测定混合分解过程中针阔凋落物分解残留量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分解密切相关的土壤蔗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动态,分析凋落物在混合分解过程中彼此影响的机理,并据此选择适宜的阔叶树种对云杉纯林进行混交改造。结果表明,(1)混合分解非加性效应及凋落物间的相互影响均随分解的进行趋于明显。至分解试验结束时,杉×桦混合促进彼此分解(分解率分别提高8.67%和8.11%);杉×楸混合显著促进云杉分解(分解率提高7.83%),同时显著抑制灰楸分解(分解率降低11.50%),但整体呈加性效应;杉×杨和杉×槭混合促进太白杨和秦岭槭分解(分解率分别提高3.11%和15.89%);杉×杜混合则抑制杜仲分解(分解率降低13.33%);上述结果与Olson模型拟合计算结果有所差异。(2)混合分解对土壤蔗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的非加和性影响与其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一致。总之,某些情况下混合分解的总体非加和效应因凋落物间相互促进或抑制而无法被检测,但鉴于不同凋落物分解特征的差异,混合后其对彼此分解的影响仍可能干扰林地物质循环。仅从引入阔叶树种后应不妨碍林地凋落物分解的角度考虑,除杜仲外,其他4种阔叶树种均适宜于云杉纯林改造。

关 键 词:纯林 混合分解  相互影响  混交改造  

分 类 号:S714.2[林学类] X1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