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长江中下游油菜春季湿渍害灾损风险评估研究    

Risk Assessment Study on Rapeseed Suffering from Spring Wet Damag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佩[1] 吴洪颜[2] 江海东[3] 高苹[1] 徐敏[1]

Zhang Pei;Wu Hongyan;Jiang Haidong;Gao Ping;Xu Min(Jiangsu ProvincialMeteorological Service Center,Nanjing 210008,China;Jiangsu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Nanjing 210008,China;Key Laboratory of Crop Physiology and Ecology in Southern China,Ministry of Agriculture/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Modern Crop Production,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机构地区:[1]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南京210008 [2]江苏省气象台,南京210008 [3]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95

出  处:《气象与环境科学》

基  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406028);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GYHY2014030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412);江苏省气象局2016年重点业务项目(20161122)

年  份:2019

卷  号:42

期  号:1

起止页码:11-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借鉴冬小麦湿渍害判别指数的构建方法,选取降雨量、日照和作物需水量作为油菜湿渍害气象判别指数的构建因子,结合油菜春季湿渍害的产量实际损失,分别从受灾频率、历年受灾站数等角度分析了油菜湿渍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对各气候区平均湿渍害灾年、因灾减产年及各等级减产年的统计,并对比成灾频率和受灾频率,对研究区油菜春季湿渍害进行成灾分析;依据不同等级的减产强度及其发生概率得到油菜湿渍害产量损失风险强度,基于减产频率和产量灾损风险强度最终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依据风险值大小进行分区,同时,为更好地掌握油菜湿渍害在1961—2010年变化情况,分别计算了各地1961—1990、1971—2000及1981—2010年三个时段的风险评估值,以探寻各时段风险区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内风险高值区范围不断缩小;综合50年的情况看,风险高值区主要位于安徽的江淮西部及江南大部、鄂东南及苏南的局部地区,占全区台站37%;风险中值区的覆盖范围最大,约55%,主要包括安徽东部、江苏的淮北西部、江淮之间、苏南西部及东北部、湖北大部(除了鄂东南、鄂西南的西南角);风险低值区范围最小,约8%,主要分布在鄂北局部和江苏淮北东部地区。

关 键 词:油菜 春季湿渍害  长江中下游 灾损风险  

分 类 号:S565.4] Q945.17[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