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修正的忻州市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变化    

Spatial differences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Xinzhou City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赵鹏宇[1] 郭劲松[2] 刘秀丽[1] 崔嫱[3] 张俊卿[3] 冯文勇[3]

ZHAO Peng-yu;GUO Jin-song;LIU Xiu-li;CUI Qiang;ZHANG Jun-qing;FENG Wen-yong(Mount Wutai 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Xinzhou, Shanxi 034000, China;Scientific Research Academy of Guangx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00, China;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Xinzhou, Shanxi 034000, China)

机构地区:[1]忻州师范学院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山西忻州034000 [2]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0 [3]忻州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山西忻州034000

出  处:《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基  金:2018年山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五台山景区农户旅游参与模式及生态效益研究"(201803096);2018年忻州科技计划项目"五台山景区农户旅游参与模式及生态效益研究"(20180106);2014年忻州师范学院专题研究项目"忻州市资源与生态承载力和生态安全评价"(ZT201405)

年  份:2019

卷  号:37

期  号:1

起止页码:41-5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SCD、CSCD2019_2020、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给忻州市矿粮复合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现有生态足迹模型中增加了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科目的污染排放账户和水资源账户,重新确定了忻州各项生物账户全球平均产量与生产性土地均衡因子。采用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忻州市14个县(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主要结论为:人均生态足迹集中于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县域,如静乐、河曲、保德、原平;忻州生态承载力主要来自于耕地与林地,人均生态承载力主要集中于相对资源富裕、人口较多的县域,如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偏关;2004—2009年间生态赤字县域数量呈上升趋势,且整体上向严重赤字区、压力指数大于1的区域集中;依据区域经济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率是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可将忻州市分为两类区域,第一类包括河曲、保德、原平、静乐等4县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技术效率较低,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较大;另一类为其它8个县级单位,低于全市区平均水平,技术效率较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从能源利用与城镇发展角度分析了空间差异产生的原因。

关 键 词: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空间差异  

分 类 号:S181] X17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