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近30年来梵净山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Analysis on the Spatiotemporal Chang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Vegetation Cover in Fanjingshan Mountain over the Last 30 Yea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珍珍[1] 熊康宁[1] 黄登红[1]

ZHANG Zhenzhen;XIONG Kangning;HUANG Denghong(School of Karst Scie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tat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stitute for Karst Desertification Control,Guiyang 550001,China)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550001

出  处:《水土保持研究》

基  金: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贵州省熊康宁喀斯特环境研究生导师工作室"(黔教研合GZS字[2016]04号);贵州省科技计划课题"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滚动建设"(黔科合社G字[2012]4008);国家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保护项目"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保护科技支撑项目"(20140505)

年  份:2018

卷  号:25

期  号:2

起止页码:183-18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_E2017_2018、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梵净山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独特优势入选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为揭示其植被覆盖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选取1990—2016年3个时期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提取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梵净山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0年间,植被覆盖度呈"减少—增加"变化,缓冲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敏感度高于提名地;(2)地形因子在水热条件方面不同程度上影响各等级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低山(<900m)、低中山(900~1 600m)植被覆盖度高且面积占比较大,斜坡、陡坡、急坡的植被覆盖度占较大比重,分别为33.33%,28.48%,12.18%,阳坡、半阳坡的植被覆盖度高于阴坡和半阴坡且差异性明显;(3)梵净山植被覆盖度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导致地表覆盖改变而使植被覆盖度呈现典型碎斑状和带状的空间特征,缓冲区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提名地的旅游设施建设导致植被覆盖减少日趋明显。

关 键 词: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地形 人类活动  遥感监测 世界自然遗产

分 类 号:Q948.15[植物生产类] P463.22[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