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模型的应用基础与震例解析  ( EI收录)  

Application foundation and earthquake case analysis of the telluric field rock crack model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谭大诚[1,2] 辛建村[3] 王建军[1,2] 范莹莹[1,2] 王玮铭[1]

TAN DaCheng;XIN JianCun;WANG JianJun;FAN YingYing;WANG WeiMing(Lanzhou Institute of Seismology,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Lanzhou 730000,China;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Gansu Province,Lanzhou 730000,China;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Shanxi Province,Xi′an 710068,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 [2]甘肃省地震局,兰州730000 [3]陕西省地震局,西安710068

出  处:《地球物理学报》

基  金: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17年震情跟踪定向任务(2017020401);甘肃省省青年科技基金(17JR5RA338);甘肃省地震局基本科研专项(2013IESLZ02)

年  份:2019

卷  号:62

期  号:2

起止页码:558-57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JST、PA、RCCSE、SCI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应用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模型,对中国大陆主要块体内电磁环境、装置系统较好的40个台站进行分析,发现80%场地岩体裂隙结构处于发育阶段、15%场地裂隙处于排列有序的长大阶段、5%场地岩体较破碎,这些不同阶段的岩体裂隙结构对应着不同的大地电场幅度、方向变化特征.通过对2013年至2018年3月中国大陆6次典型震例解析,发现在强震震中200km范围内,岩体裂隙处于长大或发育好的场地较集中,而且这些场地在强震前更容易发生岩体剪裂、裂隙优势方位偏转和大幅度突跳等结构变异,200km外场地裂隙优势方位多发生突跳现象.总体上,这些现象还具有时间准同步性、场地选择性特点.

关 键 词:大地电场 裂隙结构  强震 结构变异  特征  

分 类 号:P315] P31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