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74-2017年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 EI收录)
Driving force analysis of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s in Honghu Wetland Nature Reserve in recent 40 yea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NG Yingying;CAI Xiaobin;YANG Chao;SONG Xinxin;LI Rendong;LI Enhua;WANG Xuelei(Key Laboratory for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Hubei Province,Institute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7,P.R.China;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P.R.China;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P.R.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7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郑州师范学院,郑州450044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513)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31
期 号:1
起止页码:171-18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利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1974、1979、1984、1990、1996、2001、2006、2009、2014和2017年)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结合研究区44年的气温、降水量、水位等气象水文数据,构建LUCC经验统计模型和计算景观格局指数,探讨1974-2017年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强度指数由1974年的207增加到2017年的249.36,人类开发利用湖滨带的程度增强,到2017年约有30%的自然湿地转化为坑塘、农田和滩地及建设用地.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均发生了较大变化,2000年以后湖滨带逐渐形成了以养殖为主的低矮围景观.总体上景观趋于破碎化、连通性降低、稳定性变弱.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强度指数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呈较显著的正相关,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4,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则景观更加破碎、斑块之间的连接程度减弱、区域的景观聚集度下降和景观异质性增加.总体而言,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受人为干扰影响明显,开展封湖育草自然恢复与建立植被恢复示范区相结合,构建自湖滨至湖心的梯度变化完整的湿生植被-挺水植被-漂浮植被-浮叶植被-沉水植被的水生植物群落,退耕还草、退垸还湖、修复湖滨带植被,大幅度提高洪湖的自净能力,增加其水生植物多样性,实现湿地的有效修复,改善其结构和功能,维系洪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关 键 词:遥感影像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景观格局变化
分 类 号:P901[地理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