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后果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许加明[1,2,3]

机构地区:[1]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2]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3]苏北发展研究院,江苏淮安223003

出  处:《湖北社会科学》

基  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面二孩’政策对江苏人口变迁的影响研究"(16SHC00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发展理念下苏北绿色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17MLB010);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苏北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2017ZSTD018);苏北发展研究院重点研究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北‘空心村’的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SFY18A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年  份:2018

期  号:12

起止页码:49-5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_E2017_2018、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农村中小学陪读是中国社会存在的一种独特现象,具体是指进城读书的农村中小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入学校所在城镇居住,以陪伴孩子学习、照顾孩子生活。农村中小学陪读现象的形成是多种结构性力量共同形塑的结果,国家制度的规制和传统文化的助推催生了其必要性,打工经济的兴起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为其提供了可行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农村中小学陪读导致了多种社会后果:积极的社会后果主要包括增进亲子沟通、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城镇发展;消极的社会后果主要包括拉大城乡差距、加重阶层固化、推高城市物价、瓦解乡村社会、恶化家庭关系、阻滞中小学生社会化进程。

关 键 词:撤点并校 进城借读  中小学陪读  教育公平  阶层固化

分 类 号:C913[经济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