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ECC材料力学性能与本构关系研究进展  ( EI收录)  

A Survey on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Constitutive Model of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江世永[1,2] 龚宏伟[1] 姚未来[1] 陶帅[3] 蔡涛[1]

JIANG Shiyong;GONG Hongwei;YAO Weilai;TAO Shuai;CAI Tao(Department of Military Facility, Army Logistics University of PLA, Chongqing 40133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Unit 72695 of PLA, Qingdao 266103)

机构地区:[1]陆军勤务学院军事设施系 [2]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中国人民解放军72695部队

出  处:《材料导报》

基  金:重庆市高校优秀成果转化资助重点项目(KJZH14220);重庆市科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CSTC2011AB0043)

年  份:2018

卷  号:32

期  号:23

起止页码:4192-420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7_2018、EI、IC、JST、RCCSE、SCOPUS、UPD、ZGKJHX、核心刊

摘  要:混凝土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但普通混凝土材料存在抗拉强度低、韧性差和脆性特征明显等缺点。自20世纪90年代采用性能驱动设计方法(PDDA)成功配制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后,仅在几年时间里,ECC材料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相比普通混凝土,采用PDDA得到的ECC的外掺纤维与基体界面有良好的粘结作用,这使得ECC材料具有应变硬化和多缝开展等重要特征。由于ECC优异的力学性能,使用其替代混凝土便成为解决混凝土脆性、裂缝开展等相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新途径。然而,ECC的制备极不容易,由于基体胶凝材料产地不同或者纤维种类不同,某一地区配制成功的配合比大多无法适用于其他地区。因此,根据当地情况进行ECC材料的配合比设计仍然是各国学者青睐的课题。一方面,欲使用ECC代替混凝土用于建筑结构等,就必定要深入研究ECC材料层面的基本力学性能。建立ECC的本构模型对ECC构件甚至结构层面的研究都十分重要,但相关研究较少。另一方面,由于ECC材料良好的裂缝控制能力,国内外学者也致力于使用ECC材料进行结构加固修复的研究。各国学者先后成功配制极限拉应变大于3%的ECC,这为进一步广泛开展ECC的研究和应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用于配制ECC的纤维种类也更加丰富。在ECC拉伸、压缩、弯曲和剪切等大量的材料试验研究基础上,近几年,一些科研团队开始尝试用ECC部分甚至完全代替混凝土来浇筑梁、柱等构件,然后进行ECC构件层次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等研究;另有部分研究人员也致力于建立ECC的本构模型,开展数值模拟分析。此外,由于ECC优异的力学性能,也有学者提出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来建造无筋ECC建筑。本文从ECC材料层面的单轴单调拉压力学性能、单轴循环拉压滞回性能、多轴力学性能及破坏准则、ECC与普通钢筋和纤维增强塑料(FRP)筋两种筋材的�

关 键 词: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  拉伸压缩  粘结滑移 力学性能 本构模型

分 类 号:TU52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