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储层沥青成因及其对油藏调整改造的启示  ( EI收录)  

Origin of reservoir bitumen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djustment and reformation of hydrocarbon-accumulation in Baiyuan Sag,Pearl River Mouth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美俊[1,2] 张忠涛[3] 陈聪[3] 杨程宇[2] 卢晓林[2] 付健[2] 代金慧[2] 唐友军[1]

Li Meijun;Zhang Zhongtao;Chen Cong;Yang Chengyu;Lu Xiaolin;Fu Jian;Dai Jinhui;Tang Youjun(Key Laboratory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Oil and Gas Resources(Yangtze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Wuhan,Hubei 430100,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s and Prospect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Beijing 102249,China;CNOOC East Nanhai Corp.Ltd.,Shenzhen,Guangdong 518000,China)

机构地区:[1]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3]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出  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158);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PRP/indep-2-1402)

年  份:2019

卷  号:40

期  号:1

起止页码:133-14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多个层系都发现了储层沥青。储层沥青丰度自上部的珠海组、珠江组至深部的恩平组、文昌组逐渐增加。储层沥青在物性较好的粗粒砂岩中多为零星状出现,而在细粒的粉砂岩和泥岩中主要呈脉状分布而且含量明显增加。几乎所有的储层沥青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各向异性,而且沥青反射率均小于2. 0%,表明高温热裂解不是储层沥青形成的主要原因。沥青抽提物的分子地球化学组成特征显示,白云凹陷储层沥青抽提物中缺乏25-降霍烷系列,色谱基线没有明显的"UCM"鼓包、单井地层埋藏史显示储层也未遭受大幅度的抬升剥蚀,因此储层沥青也非生物降解成因。结合地质背景和油气藏特征分析认为,白云凹陷储层沥青的成因为:恩平组-文昌组烃源岩早期生成的原油聚集成藏以后,深部主要遭受了后期天然气的气洗作用。不同层位烃源岩、储层热演化的时间差异是导致白云凹陷油气藏发生调整,并转变为轻质油、挥发油等特殊油藏类型的重要原因。

关 键 词:反射率  裂解  气洗  储层沥青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分 类 号:TE13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