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典型山区农户生计脆弱性及其空间差异——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Assessment and Spatial Difference of Peasant Household's Livelihood Vulnerability in Representative Mountain Areas:A Case Study of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Sichuan,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立娜[1] 何仁伟[2] 李平[1] 罗健[1]

LI Lina;HE Renwei;LI Ping;LUO Jian(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Xichang College,Xichang,Sichuan 615013,China;City Situation Survey Research Center,Beij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机构地区:[1]西昌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2]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北京100101

出  处:《山地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6104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4YJC790063);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5ZB0226)~~

年  份:2018

卷  号:36

期  号:5

起止页码:792-80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JST、PROQUE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开展脆弱性空间差异分析,有助于识别不同地域类型农户的致贫风险,对有效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实地调查获得的496份农户样本数据进行生计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生计脆弱性值为高寒山区>二半山区>山坡区>河谷区,具有地貌类型差异、海拔梯度差异和民族分布差异等空间差异特征,且与致贫风险具有对应关系。其中,高寒山区农户生计脆弱最高,致贫风险最高;二半山区脆弱性明显,致贫风险较高;河谷区、山坡区脆弱性较低,致贫风险低。造成脆弱性及致贫风险空间差异的原因既包括自然条件的胁迫,也包括少数民族人口能力素质的不足、文化习俗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因此需要通过构建贫困山区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引导思想观念转变等方式进行精准帮扶,提升其风险应对能力,降低贫困脆弱性。

关 键 词:山区农户 生计脆弱性  空间差异  致贫风险  凉山州  

分 类 号:F129.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