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安徽省土壤有效硫现状及时空分布    

Current situation and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oil available sulfur in Anhui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钱晓华[1] 杨平[2] 周学军[3] 胡荣根[1] 孙海龙[4] 张兆坤[5] 孙旭进[6]

QIAN Xiao-hua;YANG Ping;ZHOU Xue-jun;HU Rong-gen;SUN Hai-long;ZHANG Zhao-kun;SUN Xu-jin(Anhui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Hefei 230001,China;Xuancheng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Xuancheng,Anhui 242000,China;Taihu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Taihu,Anhui 246400,China;Yongqiao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enter,Suzhou,Anhui 234000,China;Guoy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enter,Guoyang,Anhui 233600,China;Lu’an Administ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Lu’an,Anhui 237000,China)

机构地区:[1]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合肥230001 [2]宣城市土肥站,安徽宣城242000 [3]太湖县土肥站,安徽太湖246400 [4]宿州市埇桥区农技中心,安徽宿州234000 [5]涡阳县农技中心,安徽涡阳233600 [6]六安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安徽六安237000

出  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基  金:国家财政专项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2005-2015年)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24

期  号:5

起止页码:1357-136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7_2018、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土壤有效硫是作物硫素营养的主要来源,在获取省域范围耕地土壤有效硫基础数据和硫肥试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地统计学特征分析和新的土壤有效硫分级指标统计为手段,研究全省土壤有效硫时空变化特点和区域性分布现状,掌握全省耕地土壤硫养分丰缺状况及供给水平,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安徽省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水稻土等11个土类,采集农田0—20 cm耕层土样34.5万个。通过大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ArcGIS进行Kriging插值的地统计学分析,按照本省耕地土壤有效硫新的丰缺分级标准,即极缺(<10.0 mg/kg)、缺乏(10~16 mg/kg)、较缺乏(16~22 mg/kg)、中等(22~34 mg/kg)和丰富(> 34mg/kg)五级,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指标对应分析,进行省域耕地土壤有效硫丰缺现状和时空分布研究。【结果】1)全省耕地土壤有效硫含量范围在0.10~101.90 mg/kg之间,平均值为24.99 mg/kg,中位数为21.00mg/kg。2)全省耕地土壤缺硫概率较大。有效硫含量处于极缺(<10 mg/kg)、缺乏(10~16 mg/kg)与较缺乏(16~22 mg/kg)水平的分别占总样本数的13.76%、20.91%和18.43%。3)省域总体缺硫状况由东向西递增、南北向中间趋减。按不同农业区域比较,淮北平原的宿州、亳州和阜阳市缺硫最严重,其次是皖南山区,又以黄山市、铜陵市土壤缺硫较严重。4)土壤类型和时空变化上,以棕壤、黄潮土、粗骨土、红壤、黄壤、紫色土和砂浆黑土等缺硫最为严重。与20年前研究分析比较,沿江平原、江淮丘陵和皖西农区缺硫趋势减弱,而皖南山区土壤缺硫状况明显加重。目前,棕壤、砂姜黑土和黄棕壤缺硫频率和风险增大,而黄潮土、黄褐土和灰潮土缺硫频率降低。【结论】省域耕地缺硫(<22 mg/kg)面积约311.19×10~4 hm^2,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3.10%。针对棕壤、砂浆黑土、黄潮土、红壤等九类土壤缺硫比率高(39.

关 键 词:土壤 有效硫 时空分布  安徽省  

分 类 号:S153.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