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高校“人才争夺”:谁是受益者?——基于“长江学者”获得者的实证分析    

War for Talent among Universities:Brain Drain or Brain Gain?——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Mobility of Yangtze River Scholar of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黄海刚[1] 连洁[1] 曲越[1]

HUANG Hai-gang;LIAN Jie;QU Yue(Strategy Center for China s Open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operation,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China)

机构地区:[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出  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基  金:北京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北京‘高端引领人才’聚集的策略与路径研究"--基于推拉理论的视角(BAAA17036)

年  份:2018

期  号:5

起止页码:39-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SCI、CSSCI2017_2018、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拥有丰富学术资本与社会网络的高端人才成为高校"人才争夺"的主要对象,这种情况引发了关于高端人才过度与无序流动的争论。根据1999-2014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数据,分析高端人才在区域和组织间的流动路径和结构性失衡问题,发现:在地域特征上,华东和华南地区是高端人才流动的首选目的地;"中西部危机"和"东北部困境"不仅表现在人才输出规模上,更表现在极度匮乏的人才输入和回流上;在机构特征上,东南部的部分高校短期内获得了学科发展的高端人才,位于中部和东北部的部分大学人才损失较为明显;从组织视角看,通过高端人才引进来提升高校声望是一条便捷且可复制的路径,这一共识加剧了人才竞争,从知识生产与传播的视角看,人才流动所带来的"增量效应"并未充分显现。研究认为,我国高端人才不存在过度流动问题,但流动方向的线性模式而非环流模式是造成人才无序流动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致力于促进人才有序流动的公共政策努力,既要理性看待人才竞争问题,也要解决人才标签化的行政逻辑与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逻辑间的悖论问题。

关 键 词:人才竞争  人才流动  长江学者 职业流动  “双一流”建设  

分 类 号:G4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