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四川盆地长宁龙马溪组页岩赋存空间及含气规律    

Storage space and gas content law of Longmaxi shale in Changning area,Sichuan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沈瑞[1] 胡志明[1] 郭和坤[1] 姜柏材[2] 苗盛[1] 李武广[3]

SHEN Rui;HU Zhiming;GUO Hekun;JIANG Baicai;MIAO Sheng;LI Wuguang(Department of Porous Flow&Fluid Mechanics,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evelopment,Langfang 065007,Hebei,China;School of Oil and Gas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Shale Gas Research Institute,PetroChina Southwest Oil&Gas Field Company,Chengdu 610021,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7 [2]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页岩气研究院,成都610021

出  处:《岩性油气藏》

基  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页岩气渗流规律与气藏工程方法"(编号:2017ZX05037001)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30

期  号:5

起止页码:11-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JST、PA、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广泛发育,该地区页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全尺度孔径分布特征尚不明确,运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高压压汞、低温氮吸附及低温CO_2吸附等实验技术,以宁203井为例,研究了龙马溪组下部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并建立了一套页岩纳—微米全尺度孔径分布测试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气体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获得第1孔径分布数据和第2孔径分布数据,通过对2种方法获得的重复部分孔径分布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并根据分析判断结果获取处理后的孔径为3.7~200.0 nm的分布数据,再结合2种方法获得的不重复部分的孔径分布数据,从而可以计算微孔、介孔和宏孔在整个岩石样品中的占比,获得岩石样品全尺度孔径分布数据。结果表明:该区龙马溪组下部页岩孔隙结构复杂,"墨水瓶"状细颈孔隙大量存在,微孔与中孔、大孔相互连通,但孔喉细小,连通性较差;介孔和微孔占比超过80%。直径>15 nm的孔喉中主要为游离气,直径<2 nm的孔喉中主要为吸附气。

关 键 词:孔隙结构 赋存空间  页岩气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分 类 号:TE3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