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东亚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夏季感热通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Interdecad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Sensible Heat Flux in Typical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of East Asi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健[1,2] 仝纪龙[1] 肖贻青[3] 吴肖燕[1] 张文煜[1]

WANG Jian;TONG Jilong;XIAO Yiqing;WU Xiaoyan;ZHANG Wenyu(Key Laboratory for Semi-Arid Climate Chang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Atmospheric Science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Unit of 93719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Hohhot 010112,China;Shaanxi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Xi’an 710014,China)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2]中国人民解放军93719部队,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2 [3]陕西省气象台,陕西西安710014

出  处:《干旱气象》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421)资助

年  份:2018

卷  号:36

期  号:2

起止页码:203-2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基于1901—2010年ERA-20C地表感热通量和其他气象要素逐月资料,利用Lanczos低通滤波、多元逐步回归、Mann-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东亚典型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和湿润偏干区4个区域夏季感热通量的变化趋势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110 a,东亚干旱、半干旱区4种类型区域的夏季感热通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极端干旱区无明显变化趋势,而其他3个区域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随着地表湿润度的增加上升趋势越大;半干旱区和湿润偏干区夏季感热通量在显著上升趋势上还叠加了明显的年代际特征,均在1960年代发生由偏低向偏高的突变,而干旱区夏季感热通量突变时间在1950年代中期。(2)各气象要素对夏季感热通量变化的贡献在东亚干旱、半干旱区不同区域有显著差异。极端干旱区和干旱区夏季感热通量的变化主要由地表净辐射和降水贡献,而半干旱区和湿润偏干区则主要由地气温差和10 m风速贡献,且突变后期的贡献均高于突变前期。(3)大气环流异常对东亚夏季感热通量变化有重要作用。突变前期,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大部高空200 hPa为东风异常,低层850 hPa为东南风异常,配合500 hPa正涡度异常,导致辐合上升气流偏强,有利于维持夏季感热通量偏低;反之突变后期,200 hPa为西风异常,500 hPa为负涡度异常,低层850 hPa为西北风异常,导致辐合上升气流偏弱,有利于维持夏季感热通量偏高。

关 键 词:年代际变化 夏季感热通量  干旱、半干旱区  东亚  

分 类 号:P404[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