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05年中国城市CO2排放数据集    

China city CO_2 emissions in 2005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蔡博峰[1] 刘晓曼[2] 陆军[1] 王金南[1] 刘红光[3] 陈洋[4] 陈占明[5] 丛建辉[6] 崔志鹏[7] 代春艳[8] 董会娟[9] 方恺[10] 冯彤[11] 郭杰[12] 李芬[13] 孟凡鑫[14] 唐伟[15] 王庚哲[16] 谢运生[17] 张建军[18]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19] 布买日也木·买买提[19] 蔡伟光[20] 曾胜[21] 常盼[6] 陈前利[19] 陈振国[21] 单钰理[22] 丁冠乔[12] 独威[23] 范敏[17] 冯相昭[24] 干晓宇[25] 高壮飞[26] 谷雨[15] 何凌昊[27] 何姚[21] 胡鸣明[20] 黄丽珍[28] 黄桥[29] 贾小平[30] 菊春燕[19] 蓝菁[12] 李爽[31] 李松[19] 李耀光[32] 李照令[33] 刘合林[34] 刘婧文[35] 刘庆燕[6] 刘竹[22] 逯飞[36] 马贤磊[12] 欧金沛[37] 潘栋[38] 沈杨[39] 税月[40] 孙露[41] 谭效时[42] 唐敏[43] 唐袆祺[10] 王柯[18] 王思亓[30] 王香爱[44] 王晓培[6] 吴家杰[37] 吴雪萍[45] 肖连香[18] 邢文婷[43] 徐丽笑[29] 叶瑞克[26] 袁子坤[12] 张飞云[19] 张袆[46] 张明[47] 张琦峰[10] 张曦文[48] 张宇[49] 赵晶[50] 赵胜男[51] 郑思伟[15] 周来友[52] 朱天琦[12] 曹丽斌[1] 冯乐[53] 李栋[54] 李一静[55] 龙瀛[56] 孙瑞红[57]

CAI Bo-feng;LIU Xiao-man;LU Jun;WANG Jin-nan;LIU Hong-guang;CHEN Yang;CHEN Zhan-ming;CONG Jian-hui;CUI Zhi-peng;DAI Chun-yan;DONG Hui-juan;FANG Kai;FENG Tong;GUO Jie;LI Fen;MENG Fan-xin;TANG Wei;WANG Geng-zhe;XIE Yun-sheng;ZHANG Jian-jun;AYITUERXUN·Shamxi;BUMAIRIYEMU·Maimaiti;CAI Wei-guang;ZENG Sheng;CHANG Pan;CHEN Qian-li;CHEN Zhen-guo;SHAN Yu-li;DING Guan-qiao;DU Wei;FAN Min;FENG Xiang-zhao;GAN Xiao-yu;GAO Zhuang-fei;GU Yu;HE Ling-hao;HE Yao;HU Ming-ming;HUANG Li-zhen;HUANG Qiao;JIA Xiao-ping;JV Chun-yan;LAN Jing;LI Shuang;LI Song;LI Yao-guang;LI Zhao-ling;LIU He-lin;LIU Jing-wen;LIU Qing-yan;LIU Zhu;LU Fei;MA Xian-lei;OU Jin-pei;PAN Dong;SHEN Yang;SHUI Yue;SUN Lu;TAN Xiao-shi;TANG Ming;TANG Yi-qi;WANG Ke;WANG Si-qi;WANG Xiang-ai;WANG Xiao-pei;WU Jia-jie;WU Xue-ping;XIAO Lian-xiang;XING Wen-ting;XU Li-xiao;YE Rui-ke;YUAN Zi-kun;ZHANG Fei-yun;ZHANG Yi;ZHANG Ming;ZHANG Qi-feng;ZHANG Xi-wen;ZHANG Yu;ZHAO Jing;ZHAO Sheng-nan;ZHENG Si-wei;ZHOU Lai-you;ZHU Tian-qi;CAO Li-bin;FENG Le;LI Dong;LI Yi-jing;LONG Ying;SUN Rui-hong(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Beijing 100012,China;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China;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5,China;School of Urban and Regional Scienc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433,China;School of Economic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06,China;Consulting Department of E20 Environment Platform, Beijing 100195,China;Research Center for Economy of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China;.S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School of Public Affair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58,China;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College of

机构地区:[1]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 [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3]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4]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200433 [5]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6]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7]E20环境平台咨询部,北京100195 [8]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400067 [9]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40 [10]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11]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 [12]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13]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创中心,广东深圳518049 [14]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15]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14 [16]埃因霍芬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荷兰埃因霍芬5616SC [17]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00 [1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19]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20]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400044 [21]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重庆400067 [22]东安格利亚大学国际发展学院,英国诺维奇NR47TJ [23]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北京100029 [24]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25]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26]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27]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城市与社区部,北京100085 [28]挪威科技大学工程学院,挪威约尔维克2815 [29]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北京100875 [30]青岛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31]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北京100871 [3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5 [33]筑波大学,日本筑波305-0005 [34]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35]美国东北大学工学院,美�

出  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排放-传输-暴露模型的中国碳市场环境影响研究”(批准号:71673107)。

年  份:2018

卷  号:28

期  号:4

起止页码: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7_2018、CSSCI、CSSCI2017_2018、JST、NSS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2005年是中国承诺碳减排目标的基准年份,因而也是中国城市碳减排战略制定和近中期低碳转型的基准年份和对照年份。中国城市2005年CO_2排放数据的一致性、全面性和精准性对于中国所有城市和每个具体城市的目标考核和评估都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高空间分辨率网格数据(CHRED 2.0)、城市层面统计数据以及大量现场调研和走访,建立2005年中国城市CO_2排放数据集,包括工业能源排放、工业过程排放、农业排放、服务业排放、城镇生活排放、农村生活排放、交通排放7个部门的直接排放数据和间接排放数据。该数据集的建立汇总了86名研究人员的工作成果,在企业、城市不同行业与部门、城市工业和城市总化石能源等不同层面进行了大量的交叉验证和数据分析,有效保障了数据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2005年中国城市碳排放呈现出较大的体量差异和空间格局差异。排放前10的城市几乎比排放后10的城市的排放量高出两个数量级。高排放城市基本都是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东部城市直接排放占全国直接排放比例最高,达到44.59%,其次是西部城市21.76%,中部城市22.70%,东北城市10.95%。

关 键 词:城市 CO 2排放数据集  中国高空间分辨率网格  

分 类 号:X19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