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减肥措施对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特征的影响    

Effects of Dynamic Chang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in Surface Water of Paddy Field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er Rat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吕亚敏[1] 吴玉红[2] 李洪达[1] 雷同[1] 吕家珑[1]

L Ya-min;WU Yu-hong;LI Hong-da;LEI Tong;L Jia-long(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Plant Nutrition and the Agri-Environment in Northwest China,Ministry of Agriculture,Yangling 712100,China;Hanzh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Institute,Hanzhong 723000,China)

机构地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2]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汉中723000

出  处:《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基  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2016KTZDNY03-01);陕西省水利科技项目(2016slkj-15)

年  份:2018

卷  号:34

期  号:4

起止页码:349-35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B、CAS、CSCD、CSCD2017_2018、GEOBASE、IC、JST、RCCSE、RWSKHX、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大,过量施肥后稻田氨挥发、氮磷径流和渗漏等途径会引起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而水稻淹水阶段田面水中氮、磷浓度是关键控制因子。通过设置田间小区隔板,开展肥料减量试验,研究稻季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磷动态变化特征,同时探讨其潜在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磷肥施入后田面水总磷(TP)、总可溶性磷(TDP)和颗粒态磷(PP)浓度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9 d内下降迅速;基肥施入9 d,当氮、磷水平分别为214、90kg·hm^(-2)时,TP、TDP和PP质量浓度分别为0.76、0.71和0.03 mg·L^(-1);晒田结束后,田面水中TP和TDP浓度出现1次回升。各处理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分别在基肥施入后第2天和第5天达到峰值;当施氮量为214、182和162 kg·hm^(-2)时,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分别为对照的15.83、9.16和7.86倍,5 d内铵态氮浓度下降迅速且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趋同。此外,增施氮磷肥料并不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当氮、磷水平分别为214、90 kg·hm^(-2)时,水稻产量反而降低。因此,提出施磷后9 d内和晒田复水后是控制田面水磷流失的关键时期,而控制氮损失的关键时期是施肥后5 d内。综合水稻产量和肥料农学效率,证实试验田氮肥或磷肥减量25%是可行的,但仍需进一步通过大田试验验证其产量的持续性。

关 键 词:田面水 氮形态 磷形态  氮减量  磷减量  

分 类 号:X50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