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    

Correlation,clustering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primary agronomic traits of vegetable soybe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贺礼英[1] 尹成杰[1] 黄守程[1] 何庆元[1] 舒英杰[1]

HE Liying;YIN Chengjie;HUANG Shoucheng1;HE Qingyuan;SHU Yingjie(College of Agronomy,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 233100,China)

机构地区:[1]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出  处:《浙江农业学报》

基  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08085MC69);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 ZD2016216);安徽科技学院稳定人才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 2016A172)

年  份:2018

卷  号:30

期  号:1

起止页码:50-5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SCD、CSCD2017_2018、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对沿淮地区广泛种植的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荚长、荚宽、单荚粒数、鲜豆百粒质量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变异、相关、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1个菜用大豆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其中结荚高度变异最大(变异系数31.41%),荚宽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6.4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生育期与株高、单株荚数、荚长,荚长与荚宽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5外,其他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0.5。通过聚类分析,利用类平均法在欧氏距离5.597 3处可将41个菜用大豆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各类群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茎粗、倒伏性、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及单株荚数等7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为87.028 1%,可以反映出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基本特征。

关 键 词:菜用大豆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分 类 号:S565.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