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致密砂岩储集层微观结构特征及成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6段和长8段为例  ( EI收录)  

Micro pore and throat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f the Triassic Chang 6 and Chang 8 members in Longdong area, Ordos Basin, NW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翰林[1,2] 杨友运[1,2] 王凤琴[1,2] 邓秀芹[3] 刘烨[4] 南珺祥[3] 王津[1] 张洪洁[1]

LIU Hanlin;YANG Youyun;WANG Fengqin;DENG Xiuqin;LIU Ye;NAN Junxiang;WANG Jin;ZHANG Hongjie(College of Geosciences and Engineering,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Shaanxi Key Lab of Petroleum Accumulation Geology,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Xi’an 710004,China;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

机构地区:[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65 [2]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5 [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04 [4]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西安710065

出  处:《石油勘探与开发》

基  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生界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评价技术"(20162X05050006);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生界延长组低渗透储层微观评价技术"(2011ZX050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连续型岩性油藏成藏机理与地质特征"(41102083);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YCS17111014)

年  份:2018

卷  号:45

期  号:2

起止页码:223-23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7_2018、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恒速压汞等方法,对比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三叠统长6段、长8段致密储集层微观结构的差异,建立了相应的孔隙演化模式,探讨了主要成岩作用对不同储集层致密化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喉道是控制长6段、长8段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储集层渗透率越低,喉道半径越小、分布越集中、占有效储集空间比例越大。明确长6段和长8段储集层差异:(1)随渗透率增大,长8段较长6段储集层中相对大喉道对渗透率的影响作用明显增大;(2)长6段储集层中纳米级喉道与孔喉半径比的相关性更强。沉积作用决定储集层原生孔隙结构,成岩作用是储集层致密的主控因素。受长6段、长8段储集层岩石组构和绿泥石含量差异的影响,压实作用使埋深和地温更大的长81亚段储集层减孔量(15%)小于长63亚段储集层(17%);而硅质、钙质及黏土矿物胶结充填孔隙、堵塞孔喉是造成长6段、长8段储集层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关键。

关 键 词: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 延长组 致密砂岩储集层  恒速压汞 微观孔喉结构中图  

分 类 号:TE122.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