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天然及人工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natural and transplanted mangrove (Kandelia obovata) fores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YIN Mengqing;FENG Jianxiang;HUANG Xiaofang;CAI Zhonghua;LIN Guanghui;ZHOU Jin(Center for Earth System Scienc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Division of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School at Shenzhen, Tsinghua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55, China)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2]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部,深圳518055
基 金:国家海洋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5021);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与产业发展专项计划(A201503D07);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基础研究计划(JCYJ20150529164918736)
年 份:2017
卷 号:36
期 号:5
起止页码:1-1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CD、CSCD_E2017_2018、JST、ZGKJHX、普通刊
摘 要:应用高通量测序和OTU分析法比较了红树植物人工修复区(Transplant-,TP)与天然区(Natural-,NA)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从群落组成来看,细菌在天然林和人工林主要由27个门类的菌群组成,优势菌群包括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etes)、绿弯菌(Chloroflexi)、酸杆菌(Acidobacteria)、浮霉菌(Planctomycetales)。古菌的组成在纲的水平上主要以盐杆菌(Halobacteria)、热原体(Thermoplasmata)和甲烷菌(甲烷微菌Methanomicrobia、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a、甲烷球菌Methanococci)为主,其中盐杆菌占的比重最大(约19%—37%)。从结构来看,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_(chao))表明:天然林和人工林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度均高于古菌,天然林多样性及丰度均高于人工林(NA>TP)。此外,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显示细菌聚成两大类:源自外周土壤的菌群聚成一类,源自根际土壤的菌群聚成另一类;古菌则按生境聚成三类:分别是天然林、人工林和采自非红树区的基围鱼塘。对细菌来说,经长时间修复的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外周土壤群落结构差异不大,显示出了趋同性;但同一环境下的根际与外周土壤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体现了明显的根际效应。古菌结构受根际效应的影响较小,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关 键 词:天然林 人工林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根际效应 秋茄
分 类 号:Q938.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