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八个抗稻瘟病基因在华南籼型杂交水稻中的分布    

Distribution of Eight Rice Blast Resistance Genes in indica Hybrid Rice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汪文娟[1] 周继勇[2] 汪聪颖[1] 苏菁[1] 封金奇[1] 陈炳[1] 冯爱卿[1] 杨健源[1] 陈深[1] 朱小源[1]

WANG Wenjuan;ZHOU Jiyong;WANG Congying;SU Jing;FENG Jinqi;CHEN Bing;FENG Aiqing;YANG Jianyuan;CHEN Shen;ZHU Xiaoyuan(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High Technology for Plant Protection, Guangzhou 510640, China;Guangd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Guangzhou 510520, China)

机构地区:[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2]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广州510520

出  处:《中国水稻科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700);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5B020231003;2016B090918116;2016A050502030);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01-24)

年  份:2017

卷  号:31

期  号:3

起止页码:299-30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AB、CAS、CSCD、CSCD2017_2018、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已克隆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k-p、Pik-h、Pi2、Pi9、Piz-t、Pita、Pii对不同稻区的稻瘟病菌表现较广谱的抗性,被广泛应用于水稻抗瘟性育种。为了明确上述抗性基因在华南稻区杂交稻组合中的分布及其组合的抗病有效性,【方法】利用上述8个抗病基因的功能标记,对华南328个杂交稻组合进行了抗瘟基因型分子检测。【结果】抗性基因Pita和Pii分布频率最高,在测试组合中检出率分别为84.76%与67.68%;其次是Pi2与Pik-p,分别为22.87%与13.72%;检出频率较低的是Pi1、Piz-t和Pik-h,分别为5.18%、3.35%与2.13%,检测的品种都不携带抗性基因Pi9。在单个杂交稻组合中,检出的抗瘟基因数量最多是4个。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杂交稻组合中检出的抗病基因数量越多,其表现为抗病品种的频率就越高;含4个抗病基因的杂交稻组合中,抗病品种所占比率达91.67%。含有不同抗瘟基因的组合表现出不同水平的抗瘟性,其中Pi2与Pi1对华南稻区稻瘟病的抗病性贡献最大,其他抗病基因的贡献大小依次是Pik-h、Pik-p、Pita、Pii与Piz-t。【结论】本研究为华南稻区杂交稻抗病品种基因型的合理布局以及抗瘟基因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 键 词:杂交稻组合 抗病基因 稻瘟病 基因型分析 分子标记  

分 类 号:S435.111.41] S511.03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