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简析《记承天寺夜游》的三重思想意蕴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沈思妍[1]

机构地区:[1]常熟理工学院东湖校区

出  处:《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年  份:2017

卷  号:0

期  号:3

起止页码:51-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苏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散文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1]是其散文中随笔类的代表作,也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精讲课文。文章虽然短小,但思想意蕴丰富。文中豁达乐观的主人公形象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从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上表达了主题的三重内涵,也是当时作者苏轼心境的具体反映。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北宋文学大家的身份是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但他的仕途却是坎坷的,有因才华招人嫉妒被排挤陷害,也有因其政治观念保守即不支持王安石变法而遭贬。本文就是他在元丰二年因不支持新法而被支持新法的党派网罗罪名入狱,即“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途中所作。

关 键 词:《记承天寺夜游》 思想意蕴 主人公形象 “乌台诗案”  王安石变法 唐宋散文 形象塑造  文学创作  

分 类 号:G633.33[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