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land subsidence in Beijing are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雷坤超[1] 罗勇[1] 陈蓓蓓[2] 郭高轩[1] 周毅[1]

LEI Kun-chao;LUO Yong;CHEN Bei-bei;GUO Gao-xuan;ZHOU Yi(Beijing 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 Beijing, 100195, China;Colleg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100195 [2]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

出  处:《中国地质》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401492/D01070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Z131100005613022);基于北斗卫星的地面沉降监测(1212011220184);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年运行费项目(PXM2016_158305_000004)联合资助~~

年  份:2016

卷  号:43

期  号:6

起止页码:2216-22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4、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5_2016、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文中采用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获取平原区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特征,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将多种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别与PS-InSAR获取的地面沉降场形变信息进行耦合研究,查明地面沉降与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发现:(1)北京市地面沉降发育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出现在平原区东部、北部以及南部等地,存在多个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速率达到152mm/a,区域不均匀沉降现象明显,并且有连成一片的趋势。(2)地面沉降分布具有明显的构造控制特性,沉降区多位于几大活动断裂交接部位的沉积凹陷地区,与第四纪沉积凹陷十分吻合。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与活动断裂的走向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在有活动断裂通过的区域,地面沉降剖面线上表现出明显的转折或突变,断裂两侧区域不均匀沉降十分明显。(3)地面沉降分层沉降量与对应层位上黏性土占比呈正比例关系,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与平原区的地层结构及可压缩黏性土层厚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沉降范围整体由北西向的单一结构区向南东方向的多层结构区扩张。沉降速率大于50mm/a的沉降区大多分布在黏性土层厚度大于100m的地区,几大沉降中心与黏性土层厚度较大地区吻合较好。(4)第二承压含水层(顶底板埋深100~180m)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影响最大,沉降中心与该层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高度吻合,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贡献层位。

关 键 词:地面沉降 PS-INSAR GIS  基底构造 地下水 影响因素

分 类 号:P642.2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