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  ( EI收录)  

Deformation and Orogeny of the Mian-Lue Suture Zone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三忠[1] 张国伟[2] 李亚林[3] 赖绍聪[2] 李宗会[4]

机构地区:[1]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266003 [2]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710069 [3]成都理工学院,610059 [4]陕西地勘局物化探勘察院,周至710400

出  处:《地质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9732080);青年基金项目(编号40002015)研究成果

年  份:2002

卷  号:76

期  号:4

起止页码:469-48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00、BIOSISPREVIEWS、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秦岭晚古生代以来造山过程中的构造变形研究对建立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的最终拼合过程尤为重要。为此,选择勉略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对其物质组成、几何学结构、变形序列、运动学和动力学作了系统解剖,认为:勉略带是有一定宽度、由一定实体组成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它包括不同时代、不同构造背景、不同起源的一系列构造岩片,如:基底岩片组、洋壳岩片组、岛弧岩片组、碰撞构造沉积楔形体、大陆边缘岩片组,它们被一系列的北倾南冲的断裂分割。勉略带康县—高川段的北倾南冲逆冲断裂和勉略带北部南倾北冲的逆冲断裂组合成为现今不对称的正花状几何学结构,但勉略带的北界状元碑断裂和南界康县—略阳断裂走滑特征明显。结合勉略带邻区的构造特征,分别对带内重要断裂及岩片的构造解析表明,除主造山前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外,可将勉略带构造变形序列及演化历程总体归纳为三大阶段:俯冲变形阶段、主造山碰撞变形阶段和陆内造山调整变形阶段,并对不同变形阶段的时限、变形特征、运动学和动力学分别作了描述,最后针对该区复杂的楔入、挤出(逃逸)、走滑、逆冲过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动力学演化模式。

关 键 词:秦岭造山带 勉略缝合带 构造变形  造山过程 古生代 几何学结构  

分 类 号:P54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