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研究  ( EI收录)  

Research on engineering geology related with active fault zon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永双[1,2] 任三绍[1,2] 郭长宝[2] 姚鑫[2] 周能娟[2]

ZHANG Yongshuang;REN Sanshao;GUO Changbao;YAO Xin;ZHOU Nengjuan(Tianjin Center,China Geological Survey,Tianjin,300170;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100081)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北京300170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处:《地质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41731287);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0914025)资助成果

年  份:2019

卷  号:93

期  号:4

起止页码:763-77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BIOSISPREVIEWS、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OPUS、WO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活动构造带工程地质问题是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界长期关注的难点,主要涉及断裂剧烈活动(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隧道震害、斜坡地质灾害、非震期活动断裂带隧道应力异常、碎裂岩带大变形,以及活动断裂长期演化过程中对地形地貌、斜坡岩体结构和局部地应力场的影响等。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研究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重点梳理总结了地面工程避让活动断裂、隧道工程穿越活动断裂带的稳定性评价、活动断裂带斜坡地质灾害效应等方面的主要进展,结合作者以往研究认为:①不同类型活动断裂的影响带宽度或避让距离有所差异,逆断型地表破裂影响带宽度(D)与垂直位移(H)基本符合线性关系D=10H+16.0m,可据此确定避让距离,走滑型地表破裂的避让距离取15m为宜。②结合复杂艰险山区铁路选线和施工过程,给出了隧道工程穿越活动断裂带的合理角度,以及地震期和非地震期活动断裂带附近的隧道变形破坏特征。③从活动断裂带对地形地貌和岩体结构的影响、断裂剧烈活动(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灾害、断裂蠕滑作用对斜坡应力场和稳定性的影响、断裂活动为地质灾害链提供大量物源等方面,揭示了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综合以上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值得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对于活动构造区工程地质研究和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

关 键 词:活动断裂带 避让距离  隧道稳定性 斜坡地质灾害  重大工程  

分 类 号:P6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