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陆碰撞过程中的多地体变形模式 ( EI收录)
Modes and dynamics of multi-terrane deformation during continental collis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HUANGFU PengPeng;LI ZhongHai;FAN WeiMing(Key Laboratory of Computational Geodynamics,College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and Plateau Uplift,Institute of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 [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4091;41774108;41590865;41490613;41622404)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62
期 号:4
起止页码:1230-12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2019_2020、EI、GEOBASE、GEOREFPREVIEWDATABASE、JST、PA、RCCSE、SCI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几乎所有的大陆碰撞造山带都含有多个增生地体,它们是大陆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地体拼贴过程及其相应地质记录都做过详细探讨,但对后期大陆持续汇聚过程中的多地体之间的变形行为及拆离模式目前研究得仍较为薄弱.为此,我们以"两地体"结构为代表,通过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试验,来探讨多地体流变结构及其几何参数对大陆碰撞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大陆碰撞过程中的地体变形行为主要受控于靠近主碰撞带的地体流变强度(确切来说是地壳流变强度,下同)及其几何宽度,而与远离主碰撞带的地体流变和几何属性关系较弱.同时,模型结果也揭示出大陆碰撞造山带中地体之间的相互俯冲仅发生在靠近主碰撞带一侧地体较宽的情况下,且总是弱地体向相对强的地体之下俯冲.该研究成果不仅对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中地体变形演化给予重要的动力学启示,也对含有多地体结构的碰撞造山带的动力学演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 键 词:地体变形 地体拆离 大陆碰撞 青藏高原 数值模拟
分 类 号:P5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